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正文

“黄金叶”铺就乡村振兴路

发布日期:2025-08-28 09:10     字体:

      黄河水奔涌东去,流经豫西山区,在渑池县坡头乡勾勒出一幅“金叶铺地、绿浪接天”的绝美画卷。

  这里北枕黄河、南倚崤山,立足自然资源禀赋,全乡种植烟叶5000余亩,孕育出“醇雅浓香”的烟叶品质,成为江苏中烟“九五之尊”“雨花石”等高端卷烟的核心原料产地。

  沿着蜿蜒的山路来到坡头乡西川村近千亩烟叶种植田,连片的烟叶随风摆动,如一条绿毯铺展在连绵的山坡上。

  烟田里,烟农们不停穿梭于绿波之间,采摘、扎捆、打包、运输,一车车烟叶被拉到电烤烟房编烟上竿、开炉烘烤,工作紧凑有序,呈现出一派忙碌的丰收景象。

  村民上官凯正在地头指导工人采收成熟烟叶:“今年我种了110亩,预计能收入40多万元。”作为乡里的种植大户,他通过土地流转和合作社托管,实现了从“单打独斗”到“规模经营”的跨越。

  “规模化种植不仅是面积扩张,更是全链条的提质增效。”坡头乡相关负责人介绍,全乡通过推行“党支部+合作社+烟农”模式,建立起从育苗、移栽到烘烤、分级的专业化服务体系。

  一组数据印证了规模化的成效:2024年,坡头乡烟叶收购量1.34万担,亩均产值4051元,较2020年增长68%;收购时间较2023年缩短5天,分级工效提升30%,亩均用工减少0.8个,用工成本大大降低。随着20级新国标收购试点落地,今年坡头乡预计亩均产值将突破4300元,带动100余个季节性用工岗位,发放工资超40万元。

  在推进规模化种植的同时,坡头乡以科技创新为引领,通过完善烟田基础设施、提高机械化水平、强化技术指导服务等方式,不断提高烟农种烟积极性,大力推动烟叶产业转型升级,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烟田不远处,就是西川村的电烤烟房。只见上官凯在房外的显示屏上轻点几下,温湿度曲线便实时跳动起来。

  “以前用的是煤烤烟,火候不好控制,费时费力还污染环境。现在用电烤房,按几下按钮就能控温,烤出来的烟叶成色更好,省钱又省心。”上官凯说,自从有了电烤房,每年的收入都有保障,心里也更有底了。

  在坡头乡,像这样的电烤烟房已建成200余座,实现了全乡烟田全覆盖。这些“会呼吸的烤房”通过烘烤过程的精准调控,大大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真正实现了“绿叶子”向“金叶子”的生态转化。

  科技红利不仅体现在烘烤环节。烟叶移栽打孔机、中耕培土机、覆膜机、无人机植保……多种专用装备一应俱全,形成了从育苗到采收的全链条科技支撑体系。

  为做好烟叶产业工作,坡头乡始终把烟叶种植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从政策宣传、技术保障、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提供“保姆式”跟踪服务,让农户在家门口就能吃上“产业饭”,实现烟叶增效、烟农增收的产业发展目标。

  “除此之外,我们还建立了从田间到烟厂的全程质量追溯体系。”江苏中烟驻渑池技术专家介绍,通过工商联合制定生产标准、共同开展课题攻关,全乡烟叶的高熟上部烟比例提升至19.49%,进一步优化烟叶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推动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

  从“黄土地”到“金叶子”,坡头乡以生态为基、以科技为翼,让特色产业真正成为强村富民的支柱产业,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书写“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篇章。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