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理位置
曹端墓祠,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镇苏门村曹滹沱老村北50米,面积南北长65米、东西宽58米,占地3770平方米,地理坐标(曹端碑前1米处):东径111°47'15.1"北纬34°48'15.8",距县城7公里。
二、历史沿革
曹端(1376-1435)、字正夫,世称月川先生,渑池人。明初著名的理学家,是公生明、廉生威学说的创始人,是明初最早研究倡导程朱理学的学者,为推动程朱理学成为明清两代的主流意识形态起了决定性作用,被尊为明初理学之冠。以倡明绝学的功绩,被朝廷下旨从祀孔庙。宣德九年(1434年)九月,病死于霍州学正官署,享年59岁;端先后在霍十六载,死后,诸生服丧之年,霍人罢市巷哭,童子皆流涕。贫不能归葬,遂留葬霍。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翰林学士黄谏捐资,将曹端迁回渑池曹滹沱村安葬。1978年文物普查时发现,并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0月20日,渑池县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对该墓地及祠堂重新进行了调查认定,认定该墓地为明代、祠堂为清代。
三、文物内容
曹端墓祠,包括曹端墓及碑刻、曹敬祖墓(曹端之父)、曹璟(曹端之子)墓及碑刻和曹氏宗祠。
1、曹端墓及碑刻: 曹端墓冢周长24米、高1.9米(图版2、3、4曹端墓、墓碑及局部 )。碑由碑帽、碑身组成,碑帽为青石质、圆额,浮雕双龙,龙身缠绕,龙首下垂,龙头上仰,双龙之间阴刻竖写皇清两字。碑刻:为青石质、长方形,正面正中阴刻竖写明理学月川曹夫子墓;碑文楷书竖写,共6行、满行53字,全文如下:先生故山西曲沃阎村北董乡人,敬祖徙渑之窟陀里,越洪武九年母邵氏感修竹之祥生,先生禀正气,三岁时即气度端庄,与群儿异,命名曰端,字以正夫由来也。五岁问河图洛书,七岁问雷雨风云,十八逰黄序得辩惑论而笃信之。虽寝室除外未尝释手,其择○○正矣,由是言行不离○○,出入一禀正规至于司铎霍蒲亦进,诸生而迪以正学,为生平所著有太极、西铭述解、夜行烛等书,大都析天人性命之秘,衍濂洛关闽之传,俾天下后世率由夫正路者也,呜呼。先生生干戈,扰攘人心未定之时,独能辟邪崇正毅然以斯道为己任,河东薛文清公称其理明心定有德有言,大司马彭幸庵又推为一代理学之冠,建正学坊以表章之宜哉,嘉庆乙亥春,先生孙十三世等、立石墓所问记于小子,余思先生之德行文字遗书班班可考,故谨樜指其履历颠末而略序之,余不敢赘亵惧也。落款 嘉庆二十年三月吉日 立石 公元一九八八年四月四日重建碑楼。碑楼通高:3.38米、宽1.32米,厚0.71米。
2、曹璟墓及碑刻:墓冢周长20.6米,高1.6米。碑由碑帽、碑身组成,碑帽为青石质、方额,浮雕双龙,龙身缠绕,龙首下垂,龙头上仰,双龙之间竖写阴刻皇清两字。正面正中阴刻竖写明进士任渭源县知县曹璟墓;碑文楷书竖写,共4 行、满行40字,全文如下:公讳璟字良玉,生于永乐八年庚寅,天性顿悟,记遇人熟於举业○继述自期亲,终于长兄琇同庐墓后。次兄珮、慷慨多木,家事赖之。三兄琰○○ 淳笃忠厚无为○○○○万数○,知识超众,州大夫羣○○。难弟象贤惟○,济济一堂,诚一时之盛,遇○○后人胡能不表扬哉,但年代远更臆为称替,没其真矣,兹○○。遗书述,公伯仲之德懿行,○诸石以垂不朽云。落款龙飞道光七年丁亥仲春上旬 吉旦 碑楼通高2.81米,宽1.14米,厚0.48米。
3、曹敬祖墓;墓冢周长24米、高2米。祖籍平阳曲沃闫村,本姓杨氏,其高祖以父命继舅氏后因姓曹,秉四知之德,从渭阳之情曾祖徙垣曲葛伯寨,祖再徙永宁杜寺沟,先祖孤寒入赘邵氏于渑池窟沱里始定居。
4、曹氏宗祠:位于曹端墓南侧200米处。清代建筑,座北向南,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硬山,砖砌墀头,木格门窗、六架梁,房长8.8米,高5.5米,进深6米;窗高1.7米,宽2.4米;门高2.7米,宽2.6米。檐下共有5垛斗拱(文革已毁),两廊柱下分别有一个青石质鼓形柱础。祠堂内塑曹端坐像一尊。
四、价值评估
曹端是我国明初著名的学者、理学家。其学以躬行实践为务,而以存养性理为大端,对理学重要命题多有修正、发挥,理学思想对明代有很大影响。明代学者陈建所著《通纪》曰:本朝武功首推刘诚意(即刘基),理学肇自曹静修(曹端),可见评价之高。《明史•曹端列传》称他为明初理学之冠。清咸丰十年(1860)朝廷下旨批准月川先生从祀孔庙,从春秋至清末两千多年能够享此殊荣的先贤、贤儒只有149人。
曹端在中国古代理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他的学术成就.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宗朱熹,辟邪倡道。曹端20岁左右得《辩惑编》,经过认真研读,欣喜地说:道在其中矣,毅然以斯道为已任 。他从儒家正统立场出发,屏斥佛教与道教。说:佛氏以空为性,非天命之性;释氏以虚为道,非率性之道。他 虽有启蒙老师,却独辟蹊径,上尊朱熹,提出了理驭气说,主张于心上做功夫。继承并发扬了理学思想,倡导理学正统。基于此,他反对一切虚浮、巫觋、风水、时日等封建迷信活动,在他倡导下,官府毁坏坑骗群众的淫祠百余间。在灾荒年间,他还积极倡导赈灾活动,救活了不少劳苦百姓,这在封建社会里是难能可贵的
2、推尊太极,上溯宋儒。在治学上,他推尊太极,认为这是事物的本源。是理是道。他说:学欲至乎圣人之道,须从太极图上立脚跟。又曰:道即太极,太极即道,以通行而言则曰道,以不杂而言则曰一,夫岂有二焉。这种世界一元论观点是唯物的。他的哲学思想是发展的。由此,他反对朱熹的太极不自会动静一说,认为太极会自动静,认识到了太极对事物的能动作用。由朱熹上推至二程之师周敦颐,重新为周的《太极图说》作了注解。
3、躬行实践,重视教化。曹端为学刻苦专一,躬行实践,重视言传身教。因此,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他注重以德服人,知行合一.向学生们传授做人的方法。曹端在霍州十余年,修明正学,政绩颇佳,且对理学有真知灼见。因而得到四方学者士人的敬慕,争相投其门下受教,闻风来学者数百人,诸生服其教,郡人皆化之,耻争论。父母丧,他归葬渑池,庐墓六年,霍州诸生不远千里,多就墓次受学(《明史·曹端列传》)。曹端在霍州讲学时,霍州学者李德见到曹端后,对学生说:学不厌,教不倦,是曹子的盛德啊!至于他知古今,达事变,这一点后学很少有赶得上的。古语说:‘得经师易,得人师难’,你们得到了人师啊!于是他避席不在霍州讲学。曹端知道后,虚怀若谷,同样认为李德品行高尚,让学生们挽留他一同讲学。
4、重视预养功夫。曹端的道德修养方法为事心之学,特别重视心之未发时的预养功夫,主要是诚、敬二字:诚是虚静无欲,继承了二程哲学;敬贵自思、自省,修身养性,暗合陆、王心学。这一点,为明代渑池的另一位理学家张信民(号抱初)所发扬光大。因诚、敬二字,曹端认为孔颜之乐是仁者之乐,能修身的‘仁者’自然常乐。朱熹排斥陆、王的心学功夫说,曹端能兼收并蓄,心底广阔乃为朱熹所不及。
除以上学术成就外,在为政方面,曹端也颇有建树。曹端首倡为政要公廉。霍州知府郭晟向曹端请教为政之道。曹端说:其公廉乎?公,则民不敢谩;廉,则吏不敢欺。郭晟深服其教。在曹端死后百余年,明代另一学者洪应明在其所著《菜根谭》中,才提出了公生明、廉生威的论断。所以曹端倡导的公廉二字竟成为明清两代之官箴。 公廉说,即使在今天,仍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五、相关文献
《渑池县志》清•嘉庆十五有载。主要著作有:《〈太极图说〉述解》、《〈通书〉述解》、《〈西铭〉述解》、《四书详说》、《性理文集》、《夜行烛》、《拙巢集》、《存疑录》、《〈孝经〉述解》、《训蒙要纂》、《家规辑略》、《录粹》、《尤文语录》、《儒学宗统谱》、《月川图诗》、《月川诗文集》等。清代张璟又集曹端遗文八种,合刊为《曹月川先生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