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9日,由河南省文物局指导,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华夏考古》杂志主办的2020河南考古新发现论坛在三门峡市举行。渑池仰韶村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被专家推选为特别关注考古新发现。
仰韶村遗址位于渑池县城北约5千米,仰韶村村南的台地上。遗址北靠韶山,东西两侧分别为东沟(饮牛河)和西沟,南为刘果水库,地势北高南低,三面环水,面积30余万平方米。仰韶村遗址先后于1921年、1951年、1980年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2019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渑池仰韶村遗址进行了系统性地考古勘探。2020年8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渑池县文旅局、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郑州大学历史学院等单位,对仰韶村遗址进行了第四次考古发掘工作。
仰韶村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2020年度)考古发掘面积共600平方米,其中主动性考古发掘面积为200平方米,配合仰韶村遗址寺沟组民房拆迁工作抢救性考古发掘面积为400平方米。发现遗迹较为丰富,共发现房址3座、墓葬2座、灰坑葬7座、窖穴15个、壕沟1条、冲积沟1条、灰沟3条、道路2条,以及灰坑100多座。土方量巨大的仰韶文化壕沟反映出仰韶村遗址在仰韶文化时期人口众多、聚落发展繁盛。
本次发掘出土文化遗物较为丰富,有陶器、玉器、石器和骨器等,其中比较重要的是仰韶时期玉钺残片及陶塑。此外,还发现大量红烧土草拌泥、类似水泥混凝土墙壁地面等房屋建筑材料,具有重要价值。类似水泥混凝土地面及草拌泥(草茎泥)红烧土墙壁地面的发现,为研究仰韶村遗址仰韶文化时期房屋建筑技术提供了新材料,且后者为首次发现,刷新了对仰韶村遗址仰韶文化时期房屋建筑类别、形制、建筑技术等方面认识。而涂朱墙壁地面则反映出仰韶村遗址极有可能存在高等级、高规格的大型房屋建筑。
据介绍,仰韶村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所见遗存的年代分属仰韶文化中期、仰韶文化晚期、庙底沟二期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此次发掘所获得的各类样品和标本,为多学科多技术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宝贵材料,填补了仰韶村遗址近百年来多学科研究的空白,极大地丰富了专家对仰韶村遗址仰韶和龙山时期人类生存状况、人地关系等多方面的了解,对进一步认识仰韶村遗址的文化内涵、各期遗存的分期及年代,完善聚落布局、功能分区、聚落形态发展演变,以及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探究豫西地区史前社会的复杂化和文明化进程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刘亚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