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渑池县荒山造林项目
绩效前评价报告
项目名称 荒山造林
项目单位 渑池县自然资源局
主管部门 渑池县自然资源局
评价类型 事前评价R 事中评价£ 事后评价£
评价方式:部门(单位)绩效自评R 财政部门组织评价£
评价机构:中介机构□ 部门(单位)评价组R 财政评价组□
2019年1月10日
渑池县财政局(制)
2019年渑池县荒山造林项目
预算绩效评价报告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开展的背景
为大力开展国土绿化工作,进一步提升渑池县国土绿化档次和标准,根据省、市大力加强国土绿化工作的有关精神,现做荒山造林项目预算绩效报告。
(二)预期完成的内容与经费投入
计划在英豪镇、坡头乡开展荒山造林,栽植树种为油松,规格为1米高的营养钵苗,密度为3米×3米,每亩74株,油松每株的价格为17.6元(包括苗木费、栽植费、浇水和管护费),每亩需1302元,共计998.5亩,总预算130万元。
(三)预期实现的绩效目标与指标
计划2019年完成栽植,2020年完成补植,栽植面积达到998.5亩,成活率达到85%以上,预计可带动周边群众务工500人。
二、项目的绩效状况分析
(一)项目预算总体评价结论
本次绩效评价的目的是提高全县营造林工程专项资金支出的责任和效率,充分发挥好全县营造林工程专项资金对提升全县造林绿化水平的引导作用。
(二)项目绩效指标分类分析
项目绩效指标主要依据全县营造林工程的实施意见及考评验收的有关要求,并结合全县营造林工程实际情况制定,评价对象主要是造林绿化项目。通过对比分析绩效指标实际值。2018年全市营造林工程专项资金的投入对提升全市造林绿化水平取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并对改善生态环境,产生了显著生态和社会效果。
三、项目绩效预算中存在的不足
一是资金投入不足。国土绿化,特别是荒山绿化投资大、见效慢、建设周期长,虽然各级制定了优惠的奖补政策,也下拨了一定的扶持资金,但对需求来说仍远远不足。随着苗木、用工等价格不断上涨,造林成本逐年攀升。
二是栽植难度大、成活率低。所绿化山地多为远山、高山、瘦山,交通条件和立地条件差,土壤质量不高,绿化难度增大。近年来,因天气、气候等原因,时有旱情发生,导致湿度、墒情等条件达不到栽植条件,或栽植后后期雨水不足,加之多数绿化山体水源不足,苗木管护期供水无法满足,导致出现部分苗木枯死现象,成活率低。
三是管护难度大。各级防火形势严峻,火灾隐患较大。各级虽精心安排专职护林人员,重点时期日夜巡逻防护。但仍然存在因群众祭祀、乱扔明火等造成火灾现象,虽经及时组织扑救,仍导致部分苗木死亡,加之人为破坏。过度放牧、开荒、采石等行为,对山体和林木造成破坏,为林木管理带来困难。
四、项目绩效管理的改进和建议
一是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加大荒山绿化等林业发展资金投入力度,增加项目单位面积投入额度,采取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资林业建设,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农民及各行各业、社会各界人士投入为主体多元化投入格局。
二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依据山体破坏程度、水源条件、宜林地土层厚薄等条件差异,因地制宜,制订并细化荒山绿化整体规划和区域治理详细规划,集中优势财力逐个山头突破,实现栽一棵活一棵,栽一片成一片的良好局面。
三是设施配套,加强管护。实施引水上山、蓄水池建设等工程,做好水利设施配套工作,为荒山绿化打好基础。严格执行林业法规,建设标示、围栏、防火墙等设施,加强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四是强化宣传,广泛发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明白纸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国家、省、市、县有关造林绿化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形成全民参与造林绿化的良好氛围,从源头上解决过度放牧、非法开荒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