渑池县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文件(19)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渑池县202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202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力组织收入,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压缩一般支出保民生,着力强化财政收支管理,切实提升财政效能和资金效益,全力防范和化解财政领域重大风险,有力的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一)2022年财政预算收支完成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2022年初,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30.1亿元,执行中,12月份经县人大常委会批准,年初预算数调整为25.55亿元,实际完成25.96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01.6%,同比下降8.6%。主要项目完成情况:税收收入完成16.22亿元,同比下降2.7%;非税收入完成9.74亿元,同比下降16.9%。年初预算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32.25亿元,实际完成31.54亿元,同比下降15.7%。
县本级收支情况: 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2022年县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6.82亿元,实际完成13.4亿元,为预算的79.7%,同比下降16.1%。支出预算为28.43亿元,执行中因减收等影响,实际完成24.85亿元,为预算的87.4%,同比下降8.4%。
2、政府性基金预算。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为4.85亿元,实际完成1.91亿元,为预算的39.4%,同比下降76.3%,主要是受房地产形势不景气影响,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下降较多。支出预算14.85亿元,执行中因减收等因素影响,实际完成13.11亿元,为预算的88.3%,同比增长0.8%。政府性基金收支全部为县本级收支。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2022年,我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为零,在实际执行中,收到上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 53万元,用于支持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支出,此笔支出调入一般公共预算列支。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为1.04亿元,实际完成9884万元,为预算的95.3%。支出预算为7111万元,当年实际完成6740万元,为预算的94.8%。
(二)政府债务情况
省财政厅核定我县2022年政府债务限额43.38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13.03亿元,专项债务限额30.35亿元。
截至2022年底,我县政府债务余额为42.21亿元,其中:一般债务12.14亿元,专项债务30.07亿元,债务期限包括3年期、5年期、7年期、10年期,15年期、30年期。
2022年,我县共发行政府债券10.04亿元,其中:一般债券6049万元(新增一般债券5249万元,再融资一般债券800万元);专项债券9.44亿元(新增专项债券8.83亿元,再融资专项债券6100万元)。
2022年,我县政府债务还本付息1.15亿元(还本169万元,付息1.14亿元)。
以上收支均为快报数,待与上级财政结算后,最终决算数另行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
二、落实县人大决议和主要财政工作情况
2022年,根据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有关决议和县人大预算审查委员会审查意见,重点推进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全面助推经济发展。一是强化助企政策保障。聚焦中小微企业和重点支持行业,建立健全优惠政策直达快享落实机制,积极主动落实优惠政策,累计新增减税降费9.9亿元,协助守信小微企业办理税银贷2.85亿元,确保政策红利充分释放、市场主体应享尽享。落实落细增值税留抵退税、制造业企业缓税、六税两费减半征收等税费优惠政策,全力为市场主体加油充电、蓄满动能,实现稳发展、激活力、提信心。二是支持扩大有效投资。争取新增债券9.35亿元,支持了一批保障性安居工程、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以及养老、供暖等社会事业项目顺利实施。综合运用财政补贴、贴息、政策保险、PPP、政府投资基金等手段,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三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关注国家政策导向,加大政策研究力度,用足用好国家政策,紧盯事关我县长远发展的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等重点和关键项目,围绕补短板强弱项有针对性的组织项目申报,最大限度争取上级资金,全年争取上级资金11.49亿元,有效缓解了财政压力。四是完善综合治税机制。联合县税务局等职能部门以综合治税涉税信息数据建设为基础,坚持一边抓专项调研,一边规范税收管理,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共清查补缴税款3851万元。
(二)提升财政保障能力。一是加强联系沟通,强化收入征管。财政与税务部门密切联系和沟通,完善财税部门联动机制,解决各类征管难点,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税种的监管。与此同时,积极为个体商户提供优质服务,管好零散税收,确保应收尽收。在今年减税降费9.9亿元(折县级收入减收5亿元)的不利条件下,全县税收收入仍完成16.22亿元,与2021年基本持平,为遏制收入下降做出了很大贡献。二是完善引税政策,争取县外税收。堤内损失堤外补,为吸引县域外税收,我们密切关注周边县市总部经济政策动态,及时调整补贴标准,充分发挥各方关系,引进更多外地企业在渑池注册,将更多税收留在渑池。同时,在财政总体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优先将补贴资金拨付到乡镇,协调乡镇也要简化资金支付流程,服务好总部经济,吸引外地总部经济落户本地,2022年争取县域外收入6.17亿元,有效提升了财政实力。三是压减一般支出,保障重点需求。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精打细算、严控开支,切实将政府过紧日子要求落到实处,做到节用为民。硬化预算约束,严格支出管理,严控预算追加事项,坚决禁止违反预算规定乱开口子,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实现只减不增,有效控制行政成本。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县重点项目需求上。四是盘活存量资金,提高资金效益。实行更为严格的财政结余结转资金管理,县级预算安排的项目支出,除确需继续使用的,其余一律收回,让趴在账上的钱发挥作用,全年共盘活各类财政存量资金2273万元,盘活的资金全部用于民生保障等重点支出。
(三)加强民生福祉改善。持续办好重点民生实事,2022年全县民生支出22.7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2.2%。一是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整合财政资金,严格落实过渡期内四个不摘要求,为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安全住房、人居环境整治等提供资金保障,稳步推进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2年投入乡村振兴资金1.46亿元,比2021年增加1200万元,其中:安排8810万元用于到村到户产业发展,产业占比达到60%。二是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全县卫生健康支出2.84亿元,主要用于支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强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建设,开展卫生健康人才培养,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等。建立疫情防控资金快速拨付机制,2022年疫情防控投入资金1.25亿元,切实保障疫情防控物资采购、疫苗接种、核酸检测等资金需求,积极应对疫情冲击,全县疫情防控工作有序开展,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三是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全县教育支出7.48亿元,重点支持了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高职教育快速发展、完善扶困助学机制和改善中小学教师待遇,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四是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全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49亿元,主要用于财政对养老、医保进行补助及低保、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众和孤儿、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新增就业人数13928人,开展创业培训777人次,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3103人次。全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24亿元,其中返乡农民工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686万元。五是着力提升城乡基础设施。投入2.02亿元,主要用于城乡环卫一体化、城区道路畅通及配套设施提升改造、热力补贴、补植补栽等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及城乡社区环境卫生,城市面貌进一步改善,人民幸福感指数得到提高。
(四)财政重大风险有效防范。一是加强政府债务管理。严守债务风险底线,竭力保障还本付息,有效控制政府债务风险。全年化解各类政府债务7069万元,支付债务利息1.14亿元。做好到期债券置换工作,用再融资债券置换到期债券6900万元,实现债务合理错峰偿还,有效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二是严控隐性债务增量。完善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建立隐性债务问题台账,加强法定政府债务管理,全力推进债务化解,全面排查涉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存量,坚决遏制新增政府隐性债务,全县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三是防范三保支付风险。合理调度财政资金,优先保障三保支出,防范三保支付风险。严肃财经纪律,维护财经秩序,健全财会监督机制,全面清理消化财政往来款项,防范财政可持续风险,有效保障经济社会稳定。
(五)财政综合管理改革稳步推进。一是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全面铺开零基预算改革,完善预算支出标准体系,推广运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全县178家单位业务系统上线运行,实现了预算编制、资金使用、绩效管理、会计核算等业务全过程可监控、可追溯。二是惠民惠农补贴落地见效。截至目前,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线上发放项目44个,总金额1.68亿元,惠及群众52.7万人次,发放补贴的项目数量、发放人次、发放金额均位居全市前列,真正把实事办好、办实,确保党和国家惠民惠农政策落地见效。三是县乡财政改革稳步推进。通过完善调整财政管理体制,实现合理划分收入范围,财力向乡镇倾斜,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乡镇财源建设积极性和自我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全县12个乡镇财政收入达到12.56亿元,基层财力得到了有力保障。四是强化预算绩效约束。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不断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质扩围,切实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完善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机制,优化支出结构,切实增强预算精准性、可行性和有效性。五是投资评审不断完善。在政府投资评审方面,认真查找财政评审薄弱环节,不断完善评审质量机制。2022年共完成财政投资建设项目153个,送审金额18.66亿元,审定金额16.09亿元,审减金额2.57亿元,审减率13.8%。六是政府采购营商环境更加优化。贯彻落实县委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全面推动政府采购流程再优化、效率再提高、服务再提升,全年完成采购项目426个,采购预算资金6.1亿元,实际采购资金规模达5.9亿元,节约资金2046万元,资金节约率3.4%,打造我县良好政府采购营商环境,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回顾过去的一年,是全县财政工作异常艰难的一年,面对复杂的形势、多重的压力,我们难中求进,较好的保障了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全县统筹发展和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这是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县上下团结拼搏、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指导、大力支持的结果。
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当前财政运行和预算管理工作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重点税源增收困难,收入质量下降,稳增长、保重点、促发展困难较大。二是多年来急剧增长的刚性支出与薄弱财力之间的累积矛盾日益凸显,债务风险与财政风险叠加,财政运行和三保保障异常艰难。三是部分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不高,财政资金使用精准性和有效性仍需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解决。
三、2023年财政预算(草案)情况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23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体现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兼顾可需要与可能、当前与长远、发展与安全。统筹财政收入、财政赤字、贴息等政策工具,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2023年在财政增收、支出保障、风险防范、财政管理等领域面临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认真分析和科学研判当前形势,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纵深推进财政改革,才能化危为机,实现财政的新增长、新跨越。
2023年财政预算编制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省、市经济和财政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民生改善,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注重精准、更可持续;坚持紧日子保基本、调结构保战略,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加强重大战略任务保障;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坚持财政资源统筹,不断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坚持树牢底线思维,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等重大风险挑战;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强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渑池新实践开好局、起好步。
综合考虑主要经济预期目标和各项收支增减因素,本着积极稳妥、统筹兼顾、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2023年预算。
收入预算编制原则:收入预算的编制采取实事求是、积极平稳的原则,立足实际,结合税收政策调整等因素,科学安排税收收入;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管理和国有资产有偿使用管理,合理确定各项非税收入。
支出预算编制原则:一是集中财力,保障重点。牢固树立 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控制一般性项目支出,统筹各项资金来源,着力优化结构,切实兜牢三保底线,集中财力保障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点支出。二是依法理财,强化约束。牢固树立法治观念,严格按照《预算法》及《预算法实施条例》的规定编制预算,强化预算约束,严控预算调整和调剂,推进建立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三是强化绩效,提高效益。加快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完善预算绩效管理流程,扩大预算绩效管理范围,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四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支出预算坚持量入为出,运用零基预算理念,根据实际发展需要和财力可能科学核定,打破基数概念和预算支出固化僵化格局,做好收支平衡。
(一)2023年收支预算安排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
按照县委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态势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增长5%,与全省、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平均增幅相适应。2023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25亿元(其中税收17.27亿元,非税9.98亿元),加上上年结余1.49亿元,一般债券5000万元,转移支付收入5.51亿元,当年收入总计34.75亿元。按照以收定支的原则,2023年安排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41亿元,加上解上级支出5.31亿元,一般债券还本支出316万元,当年支出总计34.75亿元。
县本级收支预算情况: 2023年,县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06亿元,同比增长5%。主要项目为:税收收入7.11亿元,同比增长6.6%;非税收入完成6.95亿元,同比增长3.3%。支出预算为22.8亿元,同比下降8.2%。
2、政府性基金预算
2023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亿元,加上年结余4.1亿元,专项债券收入4.96万元(2023年提前告知专项债券额度),上级提前告知补助收入1506万元,当年收入总计11.21亿元,当年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支出总计11.21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均为县本级预算。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2023年国有资本经营安排支出53万元,系上级资金,用于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补助。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2023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安排1.01亿元,支出预算安排7120万元,为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
(二)2023年政府债务预算情况
2023年债券到期总额6.49亿元,其中:应还本金5.12亿元(一般债券3.29亿元,专项债券1.83亿元),应付利息1.37亿元(一般债券4072万元,专项债券9601万元)。
2022年到期债券预通过发行地方再融资债券偿还到期债券本金5.09亿元,其中:一般债券3.26亿元,专项债券1.83亿元。扣除再融资债券,我县列入预算1.4亿元,其中:债券本金316万元,债券利息1.37亿元。
(三)2023年三保预算情况
2023年,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围绕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拟安排以下三保支出:
1、保工资支出11.7亿元。主要包括财政供养、差额补助人员工资、社会保险缴费等。
2、保运转支出1.4亿元。主要包括县直单位、乡镇运转支出。
3、保基本民生支出6.79亿元。主要包括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普通高中助学金、两免一补等教育支出7029万元,城乡低保五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孤儿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支出1.4亿元,基本公共卫生、计划生育等卫生健康支出3474万元,乡村振兴资金6940万元,村级支出4482万元,农村文化建设等文化支出235万元,各项农业生产发展和改善农村环境、农田水利、农村改厕、科学技术、污染防治等其他民生支出3.2亿元。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坚持稳中求进、聚力提质增速。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抓住重大关键环节,推动政策靠前发力、项目靠前实施、资金靠前使用,创新赋能、改革破局、开放聚力,不断加固稳的基础,加速集聚进的动能,在提高质量的基础上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加强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牵住牛鼻子、落好关键子,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注重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协同发力,把握好时度效,在多重目标、多重任务、多重约束中实现最好的效果。必须强化极限思维,守住安全底线。凡事从最坏处打算、向最好处努力,下先手棋、打主动仗,在防范风险上做足思想准备、工作准备,在应对挑战上做到战略主动、战术精准,尊重规律,守正创新,扎扎实实办好自己的事,牢牢把握发展和安全的主动权。
四、2023年财政工作打算
(一)聚焦财源培植,不断推动经济稳定增长。一是依托县域资源禀赋、产业基础谋定发展方向,持续深入放管服改革,加大招商力度,拓宽招商渠道,多举措推动招商项目尽快签约,签约项目尽快落地,落地项目尽快投产,投产项目尽快形成税收收入。二是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落细惠企政策,做好贴心服务,深入推进万人助万企,推动减税降费等助企纾困政策直达快享,突出精准性持续性。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吸引更多企业入驻渑池,实现项目向收入的转化,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财源建设、财政增收打下良好基础。三是全力以赴支持产业建设,通过聚集产业项目,打造一批有地域特色、竞争力较强、附加值较高、税收贡献大的产业。四是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调整妨碍消费的限制性措施,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落实好提振市场信心90条措施,促进商贸、餐饮、住宿、文旅等行业尽快恢复。五是深入推进综合治税,健全税收共治格局,提升税收征管质效,紧盯重点税源,关注重点税种,剖析税收收入增减变动的深层次原因,增强组织收入的预见性。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加强对房地产业、矿产资源等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动态监控,进一步提高收入质量,促进税收与经济协调增长。六是紧盯上级转移支付、专项债政策取向,抢抓机遇、系统谋划、加强对接,多渠道争取上级补助资金。
(二)聚焦过紧日子要求,有效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持续树立政府过紧日子 思想,严把预算安排和支出关口,强化预算刚性约束,坚持量入为出,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严控预算追加事项,当好铁公鸡,打好铁算盘。坚持节俭办一切事业,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压减非急需、非刚性项目支出,着力盘活各类资金、资源(产)。从紧核定三公经费预算,落实《河南省机关运行保障条例》,深入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严格执行政府采购、会议、培训、公务接待、公务出国(境)等审批制度,有效降低政府运行成本。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梳理短板漏洞,全方位提升管理水平,推动过紧日子制度化常态化。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完善国库资金管理,及时跟踪部门过紧日子情况,真正把钱花在刀刃上、用在紧要处。
(三)聚焦民生底线,强化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强化财政政策和资金保障,全力支持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民生兜底保障,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加强教育经费保障,积极促进就业创业,支持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服务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全面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支持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筹措资金,着力保障民生工程建设。继续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合理调度预算资金,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做好重点领域保障,并坚持月初保工资、月中保运转和基本民生、月末安排项目,科学调度筹集库款资金,精准做好三保工作。
(四)聚焦体制改革,推动财政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加强财政收支分析研判,用好财政承受能力论证、重大支出事前绩效评估、财政投资评审等手段,把好重大支出关口,推动财政资源统筹和可持续发展。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调整完善过高的支出政策,严查新增财政政策,严控新上项目,提高预算安排与财力状况的匹配度。深化零基预算管理改革,重点推进支出项目标准改革,推进财政支出科学化、规范化。加快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提高预算管理透明度和运行效率。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持续完善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能。加强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将评价结果与完善政策、调整预算、资金分配有机衔接,推动解决存在问题,形成评价、整改、提升的良性循环,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五)聚焦可持续发展,切实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切实防范和化解财政领域重大风险。坚持开前门、堵后门,加强地方政府法定债务管理,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持续加强专项债券借、用、管、还全流程管理,充分发挥专项债券稳投资、扩内需、补短板作用。规范高效使用新增债券,严禁无序举债搞建设,严禁超越发展阶段铺摊子、上项目,严禁以任何方式新增政府隐性债务。完善债务风险常态化监控,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完善政府隐性债务化解机制,统筹资金、资产、资源和各类支持性政策措施,稳妥化解存量隐性债务,逐步降低风险水平。
(六)聚焦作风建设,助推财政工作提质增效。全面落实县委双创争一流行动部署,聚焦财政重点工作,通过在省内外寻标、对标,瞄准一流标准和一流水平,在全县财政队伍中来一次思想动员、工作部署,树立自我加压、敢比敢超的精神,强化争创一流的意识,通过对比标杆找差距,比学赶超争一流,形成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干劲和良好氛围,提高开拓工作思路、破解工作难题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全县财政各项工作在全省有影响、单项争第一、整体上台阶,为实现财政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七)聚焦审查监督,提高预算的科学有效性。全面落实审查预算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改革要求,认真听取吸纳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持续加强和改进财政预算管理,提高支出预算和政策的科学性有效性。及时报告财税改革和财政重点工作进展,做好与代表委员日常沟通交流,认真研究代表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把办理建议提案同完善政策、健全机制、改进工作结合起来,推动解决群众关系、社会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大巡视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力度,严格落实整改责任,加强跟踪督办,不断提高服务发展能力和财政保障水平。
各位代表,2023年财政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我们将在县委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下,虚心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凝心聚力、担当实干,扎实做好财政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全面建设五个渑池贡献强劲财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