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公示了2023年河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五个100”实践样板入选机构,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城关镇卫生院、天池镇卫生院成功入选河南省基层医疗机构“五个100”医防融合、中西医结合实践样板名单。2023年,河南省卫健委、省财政厅联合印发《打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五个100”实践样板实施方案》,决定自2023年起,5年时间内在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打造“五个100”实践样板,即100个全专结合实践样板、100个医防结合实践样板、100个中西医结合实践样板、100个医养结合实践样板、100个安疗结合实践样板。
近年来,渑池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升级,特色专科建设不断发展,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群众就医满意度大幅度提高,这些都是渑池县开展河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五个100”实践样板创建工作的缩影。
精准施策,聚焦完善基础设施,打造群众“舒心”的乡镇卫生院
“在卫生院治疗挺方便的,病房干净,服务态度也好,费用还少,再也不用每个月拖家带口去县级医院了。”家住渑池县段村乡宋村村的李大爷,是个胃癌晚期患者,在市级医院经手术治疗后,需要每个月定期到医院进行营养支持治疗。这次住院,他没往县级医院跑,因为家门口的卫生院方便、省钱又省心。“之前住院需要倒2次车才行,现在孩子骑着三轮车10分钟都把我送到了。”
为切实提升群众就医体验,渑池县卫健委通过政策引导和资源整合,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先后投入1000余万元,对全县15个乡镇卫生院和224个村卫生室进行改扩建业务用房、建设中医馆、增添医疗设备、发展特色专科。同时,建立信息融合发展机制,将县级医疗机构远程中心与乡镇卫生院和100余所村室进行对接,实现了县域内医疗机构检验检查数据互通、结果互认。建立县级专科医师参与的慢病指挥长制度,协助基层开展慢病治疗、防治、危重症患者转诊等工作,乡、村两级慢病双循环管理模式已基本形成,乡镇医疗机构门诊、住院就诊人次稳步提升,人均住院费用逐步下降。
强基固本,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打造群众“放心”的乡镇卫生院
“若不是发现得及时,后果真是不堪设想。”渑池县坡头乡村民王大爷握着医生的手感激地说。王大爷因胸痛、胸闷到坡头乡卫生院就诊,卫生院将心电图上传到渑池县区域心电诊断中心,经县医院医生诊断后,发现其为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县级医生立刻与乡卫生院联系,指导相关急救措施,同时启动绿色通道,由“120”免费接诊直接将王大爷送至胸痛中心进行治疗,使其顺利脱离危险。
为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渑池县依托县级医疗机构远程影像、心电、检验等五大辅助诊疗中心,建立信息融合发展机制,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建设,全面实施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健康信息互联互通全覆盖,实现了乡村级医疗机构检查、县级医疗机构诊断,落实了分级诊疗制度,推动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在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不仅为群众在家门口好看病、看好病”创造了便捷条件,也有效减轻了群众的就医负担。
守正创新,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打造群众“贴心”的乡镇卫生院
“我患有肩周炎,有时候胳膊疼得都不能往上抬,上次治疗之后效果挺好的,这里离家也近,这不又来复查了。”在该县仰韶镇卫生院,72岁的郭大妈已经是第二次来这里就诊了。
在仰韶镇卫生院中医馆内,12张诊疗床整齐有序摆放,12台中医理疗设备轮番上阵,8名医护人员或转动银针,或艾灸理疗,或中药贴敷,忙得不亦乐乎,开展的10项26种中医适宜技术以“简、便、效、廉”的特点深受周围百姓欢迎,不少来自四川、山东、重庆的外省患者也慕名前来,每年平均诊疗量可达3.6万余人次。
为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中医药服务,近年来,该县持续改善中医药发展基础条件,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先后投入225万元,使全县15个乡镇卫生院实现中医馆“全覆盖”,150个村卫生室开展中医药服务,举办“非中医类别医师学习中医”培训班,强化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预防、保健、康复及治疗过程中的特色优势,依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健康促进“321”、“健康中原行 大医献爱心”活动,推动健康服务模式从“重治疗、轻预防”向“防治并重”“医防融合”转变,从“治已病”向“谋健康”转变,将中医药特色疗法贯穿到看病就医得始终,让健康教育融入群众日常生活。
“‘五个100’实践样板创建是基层医疗机构提升综合能力,提高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举措,下一步,渑池县卫健委将以‘五个100’实践样板创建工作为抓手,补短板,强弱项,持续推动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建设提档升级、基层服务提质增效。”该县卫健委主要负责人说。(作者:张杰 张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