渑池县市场监督管理2024年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的落实举措
渑池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立足岗位职责,着力畅通市场循环,疏通政策堵点,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推动市场体系向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不断迈进,以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发展壮大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工作
一是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充分发挥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工作领导小组的牵头组织作用,将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各乡镇,明确工作任务和完成时限,推动此项工作扎实开展。
二是创新方法,上门服务。一方面,在突出“稳”字上出真招。大力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领导干部深入包保企业调研座谈,充分掌握每个市场主体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纾困解难,实现“减、免、缓、退、抵”等优惠政策精准直达,确保市场主体活得下、长得大、少退出。另一方面,在突出“增”字上下真功。变被动等待为主动出击,由市场监管局牵头,与乡镇政府组成联合工作组,加大对尚未办理营业执照的市场主体的摸排力度,重点瞄准个体户,小微企业、服务业、餐饮业、工业企业、农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特别是引导动员苹果、葡萄及一些特色小杂水果种植户,积极注册登记,为他们进入市场打好基础。我们采取上门服务,现场办理等办法,确保应登尽登,不漏一户。
三是落实措施,激发活力。严格落实《河南省支持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发展若干措施》,大力支持个体工商户和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对于无固定经营场所的商户,准许以家庭地址作为经营场所登记为个体工商户,开展流动经营。对于无固定经营场所的电子商务类自然人经营者,准许使用电子商务平台提供的网络经营场所进行个体工商户登记。同时严格落实国家减费降负政策落实,开展涉企收费专项治理,严查各行业领域违规收费行为,加强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工业产品、价格、网络平台、广告等领域的监管执法,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深化民生领域“铁拳”行动,组织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推进放心消费创建,推行柔性执法。按照随机、最少、合并原则,将日常检查纳入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中,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切实减少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抽查比例和频次。
四是优化环境,提升效能。通过“瘦身”、“提速”“减负”,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开办时间和注销时间分别压缩至0.5天和1个工作日;市场主体登记实行智能审批“秒批秒办”,立等可取;刻制公章、税控设备、邮寄执照签名“三免费”,企业开办“零成本”:大力服务总部经济,随到随办,班子成员送证上门,不断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
五是定期回访,查缺补漏。安排专人对去年以来注册登记的市场主体进行回访,宣传相关政策,帮助市场主体解决难题,积极推行歇业制度,动员、引导需要办理注销的市场主体办理歇业,尽最大能力减少注销量,稳住存量。
六是加大惠企政策宣传。通过微信公众号、发放宣传页、张贴宣传海报、口袋书等方式加大惠企政策宣传力度,让群众熟悉政策、享受政策。另一方面,继续深入挖掘。加大引导力度,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因地制宜动员花椒、辣椒及一些特色农产品种植户积极登记,助力乡村振兴,全方位多角度推动市场主体发展壮大。
二、稳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实施
目前,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并参与的一件事事项共五项,其中“企业变更一件事、注销一件事、迁移一件事、数据填报一件事”系统尚未开通,省局正在积极推进。“开办餐饮店一件事”9月10日正式在全县范围内上线,并测试完毕,运行正常。“开办餐饮店”是市场监管部门牵头推动的首个“一件事”。通过流程再造,将食品经营许可核发、规范户外招牌设施设置、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等四项业务进行流程整合,提交材料由15份缩减至9份,办理环节由8个缩减至4个,办理时限由16个工作日缩减至10个工作日,实现“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次提交、限时办结”。并对流程材料、系统平台、窗口设置等进行全面梳理,制定“开办餐饮店一件事”办事指南和操作指引。通过制作美篇和在行政服务大厅宣传栏里广泛宣传,为企业群众提供流程更简、速度更快、服务更优的政务服务,助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三、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落实我县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精神,现场指导企业申报注册商标455余件,本年度注册商标270件。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行为,开展集中行动2次,累计检查经营主体300余家,走访调研知名商标企业2家。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虽然我们在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下一步,渑池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将优化“两个环境”,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以“店小二”的服务理念,展现市场监管担当,助推渑池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优化服务环境。完善事中事后监管程序和措施,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强化知识产权促进与保护,优化知识产权生态环境。加强对企业商标、专利、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发展的服务,提高专利的申请量,用好地理标志产品这一“活招牌”,促进知识产权提质增量。
二是优化竞争环境。加大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特别是对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存在的市场混淆虚假宣传、侵犯商业秘密、互联网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加大重点领域整治力度,强化价格监管,查处不明码标价、价格欺诈、哄抬物价等价格违法行为。健全舆情引导机制,提升舆情处置能力,对各类热点问题和重大突发事件,做到快速反应、及时引导、有效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