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遂朵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农民增收”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乡村振兴局紧盯严防规模性返贫致贫风险,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目标任务,健全完善监测预警、防范风险、排查整改三项机制,扎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推动农民增产增收。
一、防返贫监测和持续帮扶方面。建立防返贫动态监测排查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防返贫监测帮扶,持续做好防返贫监测集中排查,把防止返贫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不断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通过“农户自主申报、部门筛查预警、干部走访排查”等方式开展排查,严格按照入户核实、信息比对、村级初选、乡镇确定、县级审批、结果公告、录入建档的程序识别纳入。针对识别纳入的“三类人群”,全部明确由公职人员作为监测联系人,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严格落实一户一档,实行一户一策,及时共享、推送行业部门预警信息.今年以来识别纳入监测对象95户225人,风险消除183户508人,切实做到“应纳尽纳、应消尽消”,截至12月12日,全县共有脱贫享受政策户10544户33021人;监测对象1526户4036人,已消除风险938户2598人,风险消除率64.37%。
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支持方面。
(一)深化帮扶建设。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聚焦全县35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和2568户7426人搬迁安置群众,大力发展后续产业,全县安置点分布式光伏3MW,年光伏收益稳定在90万元以上;2024年投入460万元新建安置点光伏电站1.15MW。今年,投入541.2万元,新(扩)建1.32MW安置点光伏项目。大力开展就业帮扶活动,有劳动能力的3912名搬迁群众全部实现就业,每个搬迁户基本实现2项以上稳定收益或产业保障。
(二)深化社区建设。选配安置点专职管理人员71人,开展安置点后续管理服务,县财政每年安排资金144.64万元给予经费保障。积极稳妥完成16个多村合建安置点基层组织设立、搬迁群众户籍迁移、党员关系及医保和社保手续转接等工作,有效化解搬迁群众办事“两头跑”问题。果园乡赵庄、英豪镇英东、坡头乡坡头等3个安置点开设爱心餐厅(幸福食堂),就餐人员仅需支付成本饭价,有效解决了“鳏寡孤独残”特殊人员吃饭难问题。
(三)深化文明建设。持续开展易地搬迁“5个新”融入活动,依托“端午节、七一、重阳节”等重要节日,积极开展孝老爱亲、爱党感恩等文明活动,让搬迁群众生活上有提高、思想上有进步,不断激发搬迁群众实干致富的内生动力和意志信念,着力在共建共享中增强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切实提升安置区治理水平,激发搬迁群众实干致富的内生动力和意志信念。
三、推动帮扶政策落地见效方面。
(一)强化教育扶持。紧盯资助政策落实。上好“两节课”、印发“两张卡”、发放“三封信”、严把“三道关”,确保各项资助政策家喻户晓、精准落实。开展控辍保学。层层签订《控制辍学责任书》,落实“一票否决制”,扎实开展“控辍保学活动月”“确保学生入学周”活动,突出重点时段、重点人群,符合条件的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全部就近入学。抓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加大乡村教师培训力度,在全县中小学校实施完成“县管校聘”管理改革,通过跨校竞聘,鼓励城区学校教师到乡村任教,优化了乡村教师资源配置,每年度选派城区学校优秀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
(二)强化健康帮扶。优化就医保障。将信息查询、医保材料受理、政策宣传咨询等服务事项,下沉到乡(镇)卫生院,方便群众就近办理;将6类重点对象纳入住院救助、门诊救助和参保资助范围,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参保率达100%;将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服务”享受对象范围,扩大调整至脱贫享受政策户、农村低保户、特困供养户、监测对象和农村罹患30种大病人口。优化救治体系。深化医共体建设,建立“村医排查、三级随访、县级集中救治”三级大病救治体系,救治率、随访率均达到100%;采取群众自主办、出院直接办、村医帮助办相结合的方式,健全完善门诊重症慢性病鉴定。优化签约服务。用好260支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对重点人群定期开展针对性服务,适时了解群众健康状况,重点人群签约率100%,持续筑牢群众健康防线。
(三)强化住房保障。持续消除安全隐患。出台《渑池县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危房改造实施方案》和《关于加强汛期农房安全防范和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的通知》,对农村所有房屋组织开展多轮次、全覆盖大排查,逐条逐项做好整改落实。重点对“全国农村危房改造信息系统”中的12954户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进行一轮集中评定,属C、D级危房的立即实施危房改造。截至目前,共实施危房改造12户,补助资金21.9万元。建立农房动态监测机制。每个行政村确定1名农房和村庄建设协管员,加强对村民自建住房质量和安全的日常监管,实行专人巡查、专人监管、专人负责,常态化保持对农房安全状况的动态监测,充分做好问题排查与隐患消除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农房建设管理。出台《渑池县农村村民自建住房质量安全管理实施意见(试行)》,将村民自建住房的申请条件、申报审批程序和审批工作时限等相关规定进行公示。按照相关程序对村民建房情况进行资料复核、监督检查、竣工验收,出具《农村宅基地和村民自建住房验收意见表》,筑牢房屋安全底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四)强化饮水保障。突出巩固提升。投资180万元,实施了天池镇桐树沟村的饮水安全工程,改善了1192人的饮水条件。2016年以来,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101处,涉及人口10.03万人。截至目前,累计建设农村饮水工程200处,涉及214个行政村,受益人口达26.78万人。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5%,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7%,供水保障率达到95%,农村饮水安全达到100%。突出水质鉴定。加强水源点、出水口、管网末梢水观察监测频次。坚持开展采集化验供水水样工作,共采集化验155个供水水样,水质达标率100%。突出管护运营。加强饮水安全工程管护,健全日常管理制度,争取资金152万元,对农村饮水工程进行维修养护,饮水安全工程均正常运营。
(五)强化社会保障。健全保障机制。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将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审批权限下放至乡级,提高保障标准和乡级救助储备金额度,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应兜尽兜。健全服务机制。采取定点办理、上门办理、线上办理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应鉴尽鉴。健全后扶机制。加大对残疾人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取得技能证书率,进一步增强残疾人创业就业的信心和决心。
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方面。
(一)强化措施算好收支账。坚持把稳定群众增收作为巩固成效的核心,每季度组织干部入户算账,全面掌握已脱贫户、监测对象收入情况、同比增减、收入结构等状况,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着力实现“两个高于”目标。
(二)强化就业帮扶促增收。积极协调县人社部门,扎实推进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先后举办2024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专场招聘会以及“春风行动送温暖,精准服务稳就业”主题活动,及时为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提供省内外就业岗位。同时为自主创业脱贫群众申请办理了一次性创业补贴,每人5000元。
(三)实施产业帮扶促增收。目前,全县特色种植业发展规模达50万亩,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发展3万亩,户均年可增收4000元以上;成功创建3万亩全国绿色食品辣椒标准化生产原料基地,建成坡头乡不召寨村、仰韶镇中涧村、南村乡青山村等30个花椒专业村,建成天池镇石泉村、果园乡毛沟村、英豪镇西曲村等30个辣椒产业示范村,建成坡头乡韩家坑村、陈村乡雍家院村等10个中药材示范基地。
(四)实施衔接资金项目促增收。充分利用上级衔接乡村振兴项目资金,围绕沿黄廊道、“双椒一药”、乡村建设、五星党支部创建、文化旅游、绿色生态等重点方向,谋划一批科技含量高、利益联结强的衔接资金项目,持续增强乡村发展潜力、稳固群众增收渠道。2024年度第一批批复衔接资金项目正在加紧实施,我局认真落实上级关于加强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工作相关精神,积极适应巩固衔接工作的新形势、新变化,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目标方向,按照“村申报、乡审核、部门论证、县审定”规定程序,与农业、水利、交通、发改、文旅等相关行业部门充分沟通交流,组织项目专班实地对各乡镇初步申报项目进行逐一查看,与财政部门就拟批复产业项目的预期绩效目标、利益联结机制和基础设施项目的必要性进行深入讨论,最终经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定。2024年度投入各级衔接资金16770.85万元,批复项目96个,产业类项目42个,基础设施类项目29个,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类项目6个,就业创业类项目11个,其他类8个。
感谢您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希望今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给予关注和支持。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