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办理 > 正文

对县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1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07-31 11:45     字体:

陈红群、张小霞、乔占国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地质文化乡镇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渑池县上河古哺乳生物化石群自1916年被瑞典学者安特生发现以来,受到国内外古生物、地质学者的高度关注,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科学研究成果,部分化石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古生物资源。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研究员倪喜军博士认为,“曙猿”化石的发现代表全世界高级灵长类动物的出现时间比以往提前了1000万年,而且原产地由非洲改为亚洲,是“人类远祖”,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重大的历史意义和较强的国际影响力。

  2022年渑池县南村乡成为河南省首个获准筹建国家级地质文化乡的乡(镇)。作为创建中国地质文化乡的核心要务,上河曙猿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工作得到了上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其中,渑池县上河始新统哺乳动物化石详细调查及抢救性保护项目于2018年5月获河南省自然资源厅批准,并由河南省地矿局第五勘查院中标实施。项目共分两期进行,2018年7月项目一期正式实施,主要以野外地质调查为主,由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河南自然博物馆、河南省地矿局第五地质勘查院联合调查,发现汛期出露古生物化石地质遗迹点2处,常年出露古生物化石地质遗迹点1处;构造类地质遗迹3处,典型地质剖面1处,并抢救性采集了各类古生物化石标本2500余件,其中,发现4件灵长类化石,符合任村猴黄河猴动物特征,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为南村乡加快建设“中国地质文化乡”打牢了坚实基础。

  下一步,我局将积极协调配合县自然资源部门,依托上河曙猿遗址,联合河南自然博物馆、中科院、河南省地矿局第五地质勘查院等机构,全力加快“中国地质文化乡”建设,同时以渑池黄河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和农业文化作为补充要素,建设渑池黄河民俗文化区、渑池黄河农业文化区等展区展馆,并辅以黄河奇石、黄河冲刷地质遗迹、韶山峡谷构造类地质遗迹与地质科普步道,着力走出一条集合地质科学研究、地质科普研学、黄河游学写生、历史文化游览、民俗文化体验、现代农业发展的产学研于一体的综合发展道路,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全力助推乡村振兴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感谢您们对地质文化工作的关心,希望今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给予关注和支持。

  渑池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2023年8月23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