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成员单位,各电商服务企业及电商经营主体企业:
现将《渑池县电子商务信用评价制度》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渑池县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8年8月8日
渑池县电子商务信用评价制度
第一章 总则
为增强我县电子商务经营主体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提高市场竞争力,维护全县电子商务经营活动的正常秩序,促进全县电子商务健康有序发展,营造良好市场环境,进一步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规范全县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及其交易行为,查处电子商务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切实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我县电子商务信用评价制度。
第一条 本制度适用于渑池县农村电商服务经营主体和电商经营主体的信用评价考核与奖罚。
第二条 工商部门及其他相关职能部门依照职能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公平、公正、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提倡和营造诚信的市场氛围,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第三条 工商部门及其他相关职能部门依照职能开展全县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扩充联合征信系统有关电子商务的信息和内容,掌握电子商务经营主体的信用状况,建立电子商务经营主体信用档案。
第二章 信用等级评价标准
第四条 电子商务信用评定等级分为A、B、C、D四个等级:
A级信用资质,是信用度最高的等级。体现为管理规范,严格守法经营,信用承诺和履约能力强,综合经济实力雄厚,社会信用优良,经营主体经营基础牢固。
B级信用资质,是信用度中等的等级。体现为管理规范,守法经营、信用承诺和履约能力一般,综合经济实力和社会值誉政策,经营主体经营基础稳定。
C级信用资质,是信用度较低的等级。体现在经营主体管理不规范,不守法经菅、履约意识和能力差,社会信誉度低,没有稳定的生产经营人员。
D级信用资质,是信用度差的等级。体现在经营主体经营管理不善,发生销售假冒伪劣、网售农副产品出现安全和过期商品等问题,并出现欺诈消费者的行为。
第五条 县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根据评价结果,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真实和非营利性原則,每年实施一次考核与奖罚。评定结果将在渑池县政府网站电子商务进农村专栏进行公布,以扩大信用经营主体的社会知名度和公信力。
第六条 对评定结果不服的,可以向领导小组申请复评并提供新的申请资料,受理复评后在三十个工作日内做出结论。复评是最终结论,对复评结果仍不服,须在一年后重新申请。
第七条 渑池县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是信用评价的管理机构,具体管理信用评价工作。
第三章 程序与要求
第八条 加强对经营主体的检查、监控,及时了解、掌握电商的实际营运情况,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做好经营主体信用信息收集工作,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确保信用信息及时、准确、有效,并按要求将有关信息及时上报县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评价结果,依据本制度,每年对各经营主体实施一次考核与奖罚,通报经营主体参评项目的详细情况,并对下一阶段的信用评价工作提出指导意见。
第九条 建立信用评价分析制度。各单位在评价工作结束后,要认真分析信用评价体系情况,总结分析信用评价中的经验与教训,从政策层面、技术层面、业务建设层面和现场管理等层面上制定相应办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第四章 奖惩
第十条 建立激励与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各类管理人员的责任,并按规定进行奖罚。杜绝发生欺诈消费者行为,销售假冒伪劣,网售农副产品出现质量安全和过期商品等问题,需要时,在县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规定的时间内提交经营主体自评报告。
第十一条 对获得A级信用资质的经营主体,在今后一年里若有重大失信行为的,县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有权通报并撤销其信用资质等级,并给予处罚。
第十二条 制定商务信用评价一览表,对评价指标具体化,并量化评价分值,评定为四个等级:85分以上(合85分)为A级,70-85(合70分)为B级,60-70分(合60分)为C级,60分以下为D级。C级经营主体要及时将信用评价等级较低的主、客观原因分析、将整改计划和工作措施上报县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D级经营主体将取消网络营销资格。因发生欺诈消费者行为,销售假冒伪劣、网售农副产品出现质量安全和过期商品等问题的经营主体,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有关规定由职能部门予以相应处罚。以评价结果正式公布后的一个月为整改期,各经营主体针对各自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整改。
第十三条 违法失信行为认定与管理制度
网络交易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属于违法失信行为:
1.以虚假身份从事网络商品、服务经营活动的;
2.未取得营业执照,开设电子商务网站从事网络经营活动的;
3.组织、策划、参与传销或介绍、诱骗、胁迫他人参加传销活动的;
4.利用合同实施欺诈、胁迫、恶意串通等行为;
5.市场监管部门法律、法规明令禁止销售的商品或从事市场监管部门法律、法规明令禁止从事的服务,12个月以内被市场监管部门行政处罚3次以上的;
6.销售侵犯他人注册商标权商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或非法所得五万元以上的,或者12个月以内被市场监管部门行政处罚3次以上的;
7.销售掺杂、掺假商品,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销售金额三万元以上的,或者12个月以内被市场监管部门行政处罚3次以上的;
8.制作、发布的网络广告含有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12个月以内被市场监管部门告诫或行政处罚3次以上的;
9.通过虚构交易、删除不利评价、授意他人发布不真实的利己评价等方式,为自己或他人提升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12个月内被市场监管部门处罚3次以上的;
10.通过交易达成后违背事实的恶意评价,将本人经营的商品与他人经营的商品作不真实的对比等方式,损害他人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12个月以内被市场监管部门行政处罚3次上的;
11.进行其他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破坏网络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违法经营行为,12个月以内被市场监管部门行政处罚3次以上的;
12.具有上述第4项至第11项中多项行为的,12个月以内合计被市场监管部门处罚3次以上的。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