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商务进农村 > 工作动态 > 正文

振动“户联”之翼 电商扶农助农

发布日期:2019-07-17 09:38     字体:


  天池镇藕池村的村民正在电商扶贫服务点收取快递
       炎夏时分,渑池县天池镇藕池村的电商扶贫服务点里人来人往。这家不到50平方米的小店,经营项目却十分齐全,品牌家电、化肥销售,以及快递收发、网上代购,移动电话、宽带业务办理,银行(ATM)存取款业务等应有尽有。
  店主杨洋是一位90后返乡创业青年。两年前,他高中毕业后到江浙一带的工厂里打工。感觉还是回来有奔头。杨洋说,现在,店里因为有专门的电商平台、物流配送渠道,村民只要在手机上轻轻一点,既能让各类物资送到家,又能把家里的特产卖出去,非常方便。
  杨洋口中的电商平台物流配送,指的是渑池县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建设项目。该项目由三门峡户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承办,依托渑池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为该县企业、农户、个人提供规范的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
  我县电商进农村物流体系建设整合了全县‘四通一达’(申通、圆通、中通、百世汇通、韵达五家快递公司)和‘菜鸟物流’等快递物流企业配送资源,通过建设县、乡(镇)、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推进农资下乡、农产品进城,初步解决了农村物流在农产品上行‘最初一公里’和工业品下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渑池县商务局局长崔治军说。
  据了解,该县的这一电商物流直接配送到村的户联物流模式已得到商务部认可。今年6月,该模式作为典型案例在全国电商进农村培训会议上分享推广,并在新疆、甘肃、云南、湖南、海南等地推广使用。
  高效配送,电商进农村货畅其流
  烈日炎炎,记者走进渑池县城东侧的户联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现场,感受到的是一派只争朝夕的建设场景。
  截至6月底,产业园物流配套2号楼、3号楼,电子商务楼主体工程都已封顶。三门峡户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田伟平介绍,渑池县户联电子商务产业园项目由山东正通集团投资1.6亿元建设,占地80余亩,总规划建筑面积46390平方米,主要包含电商中心、配套公寓、物流配套、仓储中心四大板块,预计今年8月可投入使用。
  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渑池县发展电子商务的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县域所有快递物流资源入驻,并长期为本地创业企业和个人提供电子商务规划、品牌营销、店铺设计、平台搭建、日常运营、技能培训、创业孵化、物流配套等一条龙服务。
  离开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工地,记者来到位于仰韶镇马岭村的渑池县户联物流中转分拨中心,只见一个承担着县、乡(镇)、村三级物流仓储、转运、分拨、配送服务的户联物流智能平台正在高效运转。
  三门峡户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物流部主任姚军说:目前,公司自配4台物流车,开辟4条物流线路,覆盖全县12个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和96个行政村电子商务服务点(含37个贫困村),承载县域内所有乡(镇)、村的物流快递收发件业务,打通了‘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通道。
  电商培训,触网创业道路宽广
  在渑池城东的万洋国际商贸城内,渑池县电子商务中心爱心之光培训基地,一堂电子商务培训课正在进行。担任培训老师的是一位坐在轮椅上的残疾人,名叫赵书光。
  2015年年初,赵书光注册了渑池爱心之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拿出自己的多年积蓄,投资数万元购置电脑、投影仪、桌凳等学习用具,开始免费培训残疾人通过电子商务创业。4年来已培训电商人才1.5万人,其中残疾人1200余人。这些接受培训的人员来自全国各地,年龄最小的18岁,最大的63岁,经过培训都可以自主经营网店、微店、公众平台等,辐射带动万余户家庭。
  我们与赵书光等第三方培训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重点开展‘普及+技能+创业’多层次电商培训,提高参训人员实战能力,并整合各种培训资源,举办多层次电商培训班,普及电商知识,培养电商专业人才。渑池县电商办负责人徐萍说。
  在实施电商培训中,渑池县还邀请专家、学者,对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人员进行培训,努力提升培训实效性。2018年,该县全年各类培训场次达40次,累计培训3100余人次。今年已培训27场次853人次,其中电商专业人才296人次,贫困户325人次。通过培训,引导年轻人返乡创业,提升了农民对互联网+的认识,培育了大批电商、网商主体。
  电商扶贫,农特产品网上飘香
  脱贫攻坚是一场全民动员、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渑池县探索创新,积极倡导电商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利用该县主要农产品网销平台,如新华书店云书网、邮政局邮乐购、供销社供销e家以及属于渑池自己的本地新型平台户联小镇,建立了县级公共服务中心+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合作社、企业+贫困户的机制,通过以点覆面、站点带贫(一个站点帮扶三个贫困户)的方式进行电商扶贫,帮助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该县充分挖掘全县农特产品资源优势,结合渑池人文、历史积淀,打造了以黾池农仓为名的农副产品公共品牌,设计包装并销售渑池县双椒一药(辣椒、花椒、丹参)、仰韶三宝(坻坞小米、仰韶大杏、段村柿饼)等20余种农产品,初步建立起农副产品的基础供应链。
  为扎实解决好食品安全问题,让群众买得放心,渑池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在农产品供应链上搭载了农产品溯源体系,销售的所有农产品从田间直到餐桌,全程都可以向消费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实现了源头可控制、过程可监督、生产有记录、流向有跟踪、质量可追溯、信息可查询。
  2018年7月中旬,本土电商平台户联小镇得知部分村民大蒜滞销的信息后,主动与村民对接,当月销售大蒜2000余斤,平均每户实现增收500多元。户联小镇还与天池镇华昌薯业进行有效对接,使其生产的粉条和酸辣粉成为网上畅销产品,间接或直接带动贫困群众50余人增收致富。目前,该电商平台销售的渑池农特产品达16种,网上交易额45726.69元。其中农产品上行交易额44644.57元;帮助24个贫困户累计销售农产品7个批次3640单2.2万元。
  【记者感言】
  消费扶贫,一头连着广大农村和贫困户,一头连着市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以及手机移动终端的普及,农村电子商务逐渐兴起。农民一方面希望能够像城里人那样,通过网络用较低的价格买到有品质、有保障的物资;另一方面希望能够通过网络及时售出他们的农产品,在经济上获得较高的回报。渑池县通过创新互联网+农村物流信息平台,整合资源,建设县、乡(镇)、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有效解决了农村物流在农产品上行最初一公里和工业品下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有力推动了脱贫攻坚工作,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当前,国家对三农问题日益重视,尤其是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进入决战阶段的大背景下, 农村电子商务潜力巨大、大有作为。希望渑池县的户联物流模式能给各地以启发,在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育农产品网货品牌、利用大数据实现精准生产管理营销等方面取得更大发展。

【转】作者:文/本报记者 焦森森 马德英 孔令军 图/本报记者 杜杰    来源:中国三门峡网 - 三门峡日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