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 > 其他文件 > 渑政 > 正文

渑池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渑池县开展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工作方案的通知【渑政〔2018〕15号】

  渑池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渑池县开展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将《渑池县开展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按照相关要求,认真贯彻落实。
 
  2018年4月10日
  
渑池县开展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关于开展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快我县双椒一药特色农业建设步伐,县委、县政府对照特优区创建标准,综合县情,认真抉择,确定把渑池丹参申报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主导品种。为做好特优区创建工作,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丹参产业发展工作部署,依托辖区内的丰富自然条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不断加快结构调整和基地建设;盯紧科学管理、加工转化、品牌优化、市场营销、科技培训等关键环节,全面推行基地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全力加快构建产、供、销现代化服务体系,真正把丹参做成我县优势产业和扶贫主导产业,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质量第一,贯彻绿色生态理念;
  2.坚持优化布局,突出地方区域特色;
  3.坚持培育主体,打造农业产业集群;
  4.坚持扶持关键,促进全产业链建设;
  5.坚持科技支撑,注重联合协作共促;
  6.坚持利益联结,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三、工作目标
  以生产中国最好的丹参,打造全国最大的丹参商品基地为目标,建设全国最大的丹参良种繁育基地和标准化丹参育苗基地。到2020年,全县丹参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外引内联,建设丹参产品精深加工生产线,以天沣科技、广宇制药为龙头,打造年产值百亿元的省级中药材产业集群;建成辐射豫、陕、晋三省的丹参产品交易市场5万平方米,丹参年交易额突破15亿元;研究应用仿野生丹参种植和生态化种植模式,大力推广密植高效种植技术,确保药农亩种植效益突破万元。
  四、具体内容
  (一)建设优质丹参生产基地。一是高标准建设县域内丹参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基地4万亩。二是鼓励社会资本利用山地、林地、荒地建设以丹参为主的中药材种植生态基地4万亩。三是以保障以丹参为主的中成药大品种和中药饮片的原料供应为前提,加快推进中药材基地共建共享,支持中药生产流通企业、生产企业强强联合,因地制宜,跨省(区、市)共建集中连片的中药材生产基地。
  (二)建设丹参良种繁育基地及规范化种植标准。一是推广使用优良品种,制定以丹参为主的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开展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的种子种苗繁育,从源头保证优质丹参生产。二是着手制定渑池丹参种植技术标准、管理规程及采集、分级、贮存和初加工的技术规范、标准,加强对中药材生产流通全过程的质量监督管理,保障中药材质量安全。三是建设丹参设施育苗基地1000亩,建立500亩规模化标准化基地6个,年审查丹参商品种苗22亿株,年产值实现1亿元。
  (三)发展以丹参为主的中药材加工物流园。一是大力推进丹参产地初加工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鼓励中药生产企业向中药材产地延伸产业链,开展趁鲜切制和精深加工。二是建设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规划和建设现代化中药材仓储物流中心,着手配套建设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及现代物流配送系统,引导产销双方无缝对接,进一步推进中药材流通体系标准化、现代化发展,初步形成从中药材种植养殖到中药材初加工、包装、仓储和运输一体化的现代物流体系。三是建设江苏森沣集团丹参饮片加工生产线,年加工丹参中药饮片1万吨,实现加工产值4亿元。
  (四)实施以丹参技术创新行动。一是挖掘和继承丹参生产和产地加工技术,结合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创新提升,形成优质丹参标准化生产和产地加工技术规范,二是发展现代化丹参生产技术,推广丹参密植高效栽培技术,深入开展丹参重茬连作生态化防控技术应用研究,探索丹参万元天种植模式选育优良品种,研发推广病虫草害绿色防治技术。三是发展丹参精准作业、生态种植、机械化生产和现代化加工等技术,提升丹参现代化生产水平。
  (五)实施以丹参为主的中药材生产组织创新工程。与中药材产区自然禀赋、劳动力等优势有机结合,培育现代中药材生产企业;支持优势资金、技术、市场等资源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发展中药材产业化生产经营,推动现代中药材生产企业逐步成为市场供应主体。
  (六)构建以丹参为主中药材质量保障体系。完善中药材生产、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完善相关配套措施,提升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水平。严格实施《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提高中药材经营、仓储、养护、运输等流通环节质量保障水平;建立覆盖主要中药材品种的全过程追溯体系。建立中药材从种植、加工、收购、储存、运输、销售到使用的全过程追溯体系,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推动中药生产企业使用源头明确的中药材原料;完善中药材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加强药品检验机构及人才队伍、设备、设施等建设,加大对中药材专业市场经销的中药材、中药生产企业使用的原料中药材、中药饮片的抽样检验力度,鼓励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发展。
  (七)构建中药材生产服务体系。建设丹参生产技术服务网络。发挥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作用,依托科研机构,加强丹参生产先进适用技术转化和推广应用,促进丹参基地建设整体水平提高。
  建设生产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全国性丹参生产信息采集网络,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丹参生产信息及价格趋势预测,促进产、需有效衔接,防止生产大起大落和价格暴涨暴跌。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确保创建工作顺利进行,成立由县政府县长任组长,主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政府办、农牧局、发改委、财政局、国土资源局、环保局、水利局、林业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协调创建工作开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牧局,农牧局局长张希保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副局长李雪峰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具体负责创建日常工作。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落实专人负责该项工作,层层落实责任。
  (二)完善政策,搞好扶持。一是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提高龙头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化水平,提高丹参种植效益及加工效益,切实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发展中的带动作用。二是积极争取、利用用上级对丹参产业扶持的资金和项目,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建立和完善县、乡丹参产业基础设施与配套服务体系,增强丹参产业发展后劲和活力。三是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企业、经济能人参与丹参产业化发展,按照群众出地、出劳参与经营分成的思路,优先在群众基础好、发展丹参产业劲头足的乡、村培养一批丹参产业流转大户,培育一批实实在在上规模、标准高、效益好的丹参示范片,带动全县丹参产业做大做强。四是统筹、整合使用各类扶贫开发及农业项目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捆绑使用、各记其功的办法,科学投入、统筹使用,加快推动丹参产业发展。五是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制定有关奖励措施,支持、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丹参品牌建设。
  (三)搞好服务、强化支撑。一是依托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的良好的合作基础,高薪引进相关专业人才,开展丹参产业重要技术的研发、中试和推广工作。二是鼓励农业科技人员,特别是县、乡两级农业科技人员深入一线,兴办、创办丹参产业关联经济实体,或在龙头企业挂职,开展科技承包工作。三是搞好技术培训,提高广大农民专业技能和整体素质,建立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职业农民队伍。四是建立完善丹参相关产品的产销信息监测预警体系,定期收集和发布丹参生产、供求、价格等信息,引导种植户、经营者合理安排生产和经营活动,稳定市场预期。加大对捏造、散布虚假价格信息的新闻媒体、经营者或个人的监督查处力度,防止不实信息误导市场。加强特色优势产品种植、销售统计工作,完善指标体系和统计标准,改进统计方法,统一统计口径,提供更加全面可靠的统计数据。

打印